显然,这一次他们非常顺利,由村长带回来的许可书后,村里头的养鸡场正式进入筹备阶段,闫安将挖回来的五颗枸杞树分别扦插,密密麻麻种了一小块地方,准备等养鸡场建好了再移植过去。
杨佳贺时常关注闫安的信息,自然是留意到了石头村的动作。当然了,杏花村的人跟石头村的离得近,加上年节走动的也多,大家也就都知道了。
显而易见,这个养鸡场开办起来是非常有好处的。于是,不仅仅是杏花村,连大黄村的村长都开始往镇上跑。农家汉子的确是寡言,可也分时候,能当上村长的总得有两把刷子,这事儿都不用提点就给办成了。
大黄村的人跟风,还是开的养鸡场,可杏花村的就不一样了,他们更有创意些,直接进山逮了怀孕的母兔子回来养,似乎也很不错的样子。
闫安的时间都规划好了,再夏岚回来之后就找到她跟她说了一起学习的事儿。反正她跟知青院的人也不算好,跟着闫安反倒是合适得多,要不是手头上不宽裕,她都想自己搬出来住了。
于是,在春耕还未开始的这段时间,他们除了每日上工做些应该做的事儿之外,就是凑在闫安这一起看书,杨佳贺偶尔会带上陈东他们,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,互相请教进步就很大。
尤其是闫安的数学,跟她原来的水平相比没有多大变化,可是要知道她可是换了个芯子的人呢。
闫安自己做好的计划表里,除了这样的学习计划之外,每三五天都会有一次上山计划。不拘着是上山干嘛,反正都要走一趟,她显然是已经将这座山当作是自己的所有物了,不去巡视一番就会觉得不自在。
对山上的东西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,不少的药材都进了她的计划表里,像自己的后花园一样,只要镇上的收购处一贴出来,她就能将对应的药材炮制好送去换钱。
当然了,她也弄了不少的可以培育的品种回到村里,交给经验丰富的老农们。没有占用村里的农田,穿插在各个角落,一点儿也不会引人注目,闷声发财的道理谁都知道,吃大锅饭的年代里,竞争从来都只对外。
“再过两天就要开始春耕了,翻田播种,肯定没有现在这么闲,到时候我们就改晚上吧。”杨佳贺将自己的书本收拾好放在角落里,闫安收拾出来的书桌分给他们几个人,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。
闫安还拿着书看呢,听到他的话,不可置否,“行啊,只要你们精力够,我是无所谓。”反正要赶路的也不是她,从杏花村的知青院到她这儿还要走十多分钟路呢。
除了他之外,剩下的夏岚和后来加入的陈用都表示一起,夏岚同村,学太晚的话正在她这儿住下也行。陈用笑着说道:“其实我们自已也能学,但志同道合的人凑一起是事半功倍的,远一些其实也没事。我跟佳贺一起走也安全。”
他跟杨佳贺的确是好兄弟,可这一次坚持要来也不仅仅是为他打掩护,还有几分跟闫安两个投缘的意思。
这样的消息一般人是不会说出来的,但闫安和杨佳贺没有瞒着他,哪怕他从其他途径也会得知,能提前一点知道,被人信任,也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。再则,几个人一起分享资源共同学习,不用说都知道效果要好很多。
“行啊,我也觉得大家一起学习会更好一些。”闫安听他们这么说也挺高兴的,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要好好给大家准备些点心才行。
她在山上找到的各处药材都已经标记,几乎每次上山都会有收获,利用教授村里人的时间自己也抓紧炮制,积攒下来可是不少钱。而且这样一来,还不耽误她挣工分,也不耽误学习时间,简直不要太合适。
家里人又一次来信,闫宁顺利上了学,七月份就要升高三了,闫爸已经托人帮忙给找了名额,到时候送他去当兵。至于底下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保持得不错,按着她爸爸的推算,能熬到大学再招。
再一次送夏岚回知青院,她欲言又止,“夏岚,你要不要搬出来?”接下来她们肯定是要继续学习的,但是住在知青院里是非常不方便,加上那些人对她们似乎也没有多少善意,多少还是有影响的。
在闫安看来,接下来有望恢复高考这个事情是闫爸和杨佳贺总结所得,并不是已知的事实。像夏岚和陈用这种全心信任他们的人,告知才安全,像知青院那些人,实在是没必要。
而且,她说的对方不一定会信,甚至可能借此滋生事端。闫安如今跟村里人处得还不错,但她并不想冒险。
“我……”夏岚看着她认真的样子,欲言又止。说实话,她是想的,但是她没有那么多钱,囊中羞涩又如何能开口呢。她既不像闫安一样有额外的收入,又不像她没有家庭负担,家里还等着她稍微照顾些呢,搬出来谈何容易呢。
似乎是猜到她的想法,闫安扬起笑脸,“没事儿,只要确定你是想的就行了,现在暂时先这样,估摸着接下来还会有一波知青到,看村长是怎么安排的再说吧。”
如果知青院的位置不够的话,肯定是要让他们去村里借住的。
到时候就看他们怎么操作了,不过闫安颇有自信,以她现在跟村里人的关系,尤其是村长,想来开口提这样的小要求是没有问题的。
夏岚目送她离开的背影,一直怔怔的没有回神。想起在家时候发生的一切,想到闫安给自己的那么多东西,突然就咧开嘴笑了,眼里却漾起了泪光。她一定要好好学习,学出个样子来,考个好成绩,才不辜负她对自己的期望。
很快天气就转暖了,经验丰富的老农们甚至只要用一个棍子就能感知到土地的温度变化。至此,开年至今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开始有了作用,大家拿着农具,带着养精蓄锐后的牛开地去了。
妇女们将挑拣好浸泡过已经稍稍发芽的种子都放到劈来育苗的地方,翻好地之后,小苗也长到了足够种下的大小。
除了水田和麦田之外,还有乱七八糟一些品种,各式各样的豆子蔬菜纷纷种下,为大家的日常提供选择。等忙过了这一段,春雨一阵接一阵,就要开始上山采野菜蘑菇,除了弥补餐桌上的菜式之外,还能剩下一些翻晒好,拿去镇上收购处换钱。
今年情况好了很多,在闫安的主导下,分出来一队十个人,专门负责上山采摘药材以及后续处理工作。趁着目前晒谷场没有其他用处,以及村长吩咐下来的让会木工的村人做出来的架子,愣是弄出了流水线一样的工程来。
李村长巡视的时候就发现几个妇女围着水井挤挤攘攘的,还有库房那儿堆满的麻布袋子,一桩桩一件件都迫在眉睫。等有钱了,这公共设施就得先优化起来,尤其是水井边上,得用水泥铺一层,好歹让她们有个合适的工作地点。
除此之外,村里的拖拉机也该修一修了,频繁使用使得原本就已经十分残旧的二手拖拉机常常会死机,有时候半路抛锚,也确实让人头疼。
杨佳贺也渐渐忙了起来,他虽然是知青,可也算是劳壮力,杏花村分了一部分人去照顾养殖场之后,农活人手安排上就更紧张了。尤其他跟石头村的人走得近,自身本事又不小,还有亲戚在农场,杏花村的人盯着他的不少。
倒不是想揪小辫子,而是怕他被拐跑了。
好不容易等忙过了这一阵,闫安带着写个家里人的信件,带着自己这段时间的收获,跟着村长和支书,带着这段时间村里的成绩到镇上去了。
大宗的收购是需要有书面文件的,以生产队的名义似乎就能省不少事儿,村长也渐渐了解到,这是李大头和他的子侄给自己的提点。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,只要是集体同意的,不违反规则的,就是切实可行的。
收购处给的价格不高,不过胜在数量够多,而且还把一些墙上并没有张贴出来的药材也收了。连带闫安也借光,将带来的都换成了钱和票。
将剩下要寄出去的包裹放进背篓里,闫安跟村长打了声招呼,“叔,我先去寄东西,等会儿在牌坊那边汇合。”她还得去一趟供销社,将这些票证和钱都换成东西,能寄的都给寄出去。
“行啊,等会儿我们还都在牌坊那边汇合,其他人有事儿的先去,看好时间,别太晚了。”李村长自己也提着东西,显然是有事儿要去办的,只剩下负责开车的大田叔一边抽烟一边看车。